公司无“限”电波团队获首届“三好三有”研究生导学团队称号
11月24日下午,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官网首届“三好三有”研究生导学团队评选活动在北校区阶教112隆重举行。评审会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来自各学院推荐的16支导学团队依次进行了汇报答辩和风采展示,内容翔实、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引来掌声连连。副董事长、研究生院经理郝跃院士致辞,董事长助理高新波教授对活动进行了点评和总结。
“三好三有”即师德师风好、师生关系好、培养模式好,有先进文化、有出色管理、有突出业绩。在之前的网络投票中,学院无“限”电波团队以6450票位居前列。并在当天的答辩中,以优异的业绩和精彩的汇报荣获首届“三好三有”研究生导学团队荣誉称号。
无“限”电波团队事迹介绍:
郭立新教授带领的无“限”电波研究生导学团队,自1999年起培养了大批优秀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目前团队中有博士生导师1名,教授2名,副教授5人,讲师5人,在读博士生23人、硕士生38人。团队目前已形成了复杂环境及目标电磁散射、随机介质中的电波传播、天线与电磁新材料设计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小组。该团队是一支以培养人才为己任,科研创新为目标的充满活力的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
1、师德为先,培养并建立员工对专业的认同感和研究方向的兴趣。团队带头人郭立新教授钟情教学和人才培养,辛勤耕耘,“以爱育爱、用心筑梦、知行合一”是他从教20余年一直在诠释的职业魅力和传递的正能量。对于研究生的培养,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整个团队形成了一套严谨的培养模式。为培养员工兴趣,团队中很多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从本科时期就已经展开,为后续研究生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郭立新教授共指导了30余名本科生参加了多项国家、省级老员工创新性实验计划,这些员工中有超过半数保研到郭立新教授所在的课题组继续从事研究生学习。每年研究生入学,郭立新教授会及时组织新入学的研究生召开会议,介绍团队要求以及实验室、图书馆各类电子资源和数据库。团队中很多研一同学入学时由于本科毕业学校不同,水平相差很大,但郭立新教授反复强调目标态度、学习方法决定你的成败。他对所有同学都一视同仁,特别是起步慢的同学,对于有些大学阶段连计算机编程都从未接触过的研究生,郭立新教授会亲自指导相关程序的编写和调试,并定期检查他们的学习进展,确保他们能够尽快熟悉并喜欢上自己的专业和方向。有几位来自地方普通师院的同学经努力,毕业时在IEEE/OSA等高级别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并顺利进入相关985、211高校,被评为研究生导师和教授,有的毕业生进入研究所或中兴、华为等公司,目前已成为单位的骨干。
2、以身作则,树立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和作风。郭立新教授的研究生对郭老师的描述中总会有这样一句话,郭老师在办公室伏案研究似乎不知何为疲倦,经常连续几个小时不动,连上厕所都也很少。多年来,郭老师几乎没有一次是在晚上12点之前睡觉,几乎每天都是中午12:30以后才到食堂吃饭,下午7:30回家吃饭,晚上12点以后才离开实验室。郭立新教授常调侃说是等点回家刚好吃“现成饭”,实则是工作太忙。每次外出开会,如果会议安排在早上,郭立新教授通常都是坐最晚的航班到目的地,往往飞机到达的时间是开会当天的凌晨。他说这样能延长下午在实验室的研究时间。从外地出差回校他的第一站经常是实验室。面对经常满眼血丝的郭老师,他团队中的青年教师和同学们对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您太忙了,一定注意休息啊”。“年轻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出了校门就是国门”、“自己每天能保证起码的12小时工作吗?”郭立新教授常说的这两句话已成为他们实验室的自省名言。郭立新教授的工作态度和方式也感染了大家,在他的影响下,绝大多数员工们认真严谨,严格作息时间,即使是周末,也早早到实验室里开始工作。
3、“标新立异”,注重研究生从事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本科生不同,在公司产品过程中,郭立新教授所带领的团队更加重视员工的“研究、探索和创新”,所有的成果都不能是他人的重复。针对公司产品和管理,团队制定了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实验室科研考勤制度和研究生劳务费发放标准,并由专人实施监督和管理。从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到论文初稿的撰写、修改、定稿到最后的预答辩、答辩包括PPT的准备等,郭立新教授都会亲自指导。他要求研究生的科研方向和论文工作一定要向世界前沿和国家急需所看齐,所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论文直接来源于团队所负责的国家级(973/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他亲自指导研究生选课并根据每位研究生特点,在第一学期末就会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小组。每个研究小组由3-4位相关领域的青年教师带领,每两周定期举行研究生小组讨论。每个研究生会并以PPT形式汇报近两周的学习内容,以及遇到的科研问题和下两周计划,并与同小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展开讨论,大家集思广益,营造出了良好的科研氛围。除上述Seminar外,实验室组建了电子邮件组、微信讨论群,郭立新教授经常通过电子邮件、微信向大家推荐最新的科研动态、学术报告活动以及参考文献,并及时回复员工们遇到的科研问题。他同时要求研究生一定向本领域国际同行认可的权威期刊投稿,不要怕被拒绝。即使被拒我们一定会从评阅专家那里学到很多,知道自己的差距。从稿件的排版、投稿、回答问题,到修改定稿无不是一个能力提升的过程。大多数稿件郭立新教授都和员工一道分析审稿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亲自参与修改。他指导的大多数博士、硕士生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的论文远超出了学校和学院的基本要求。如指导的硕士生李杰同学在校期间已经在Electronic Lett.,中国科学等国内外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5篇并在国际计算电磁学研讨会上宣读论文,目前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Dan Dault教授团队从事复杂环境电波传播与散射研究工作,在攻读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EEE Trans. AP、Physics和JOSA等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4篇。程明建博士生入学仅1年,已在IEEE Photonics Journal,Optics Express,JOSA A等刊物发表SCI检索论文6篇,获得国家奖学金,并在2015年电波传播学术年会上获得吕保维青年优秀论文奖。郭立新教授还鼓励团队中的每位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种国内外会议,要求读博同学在读期间必须至少参加1次在国外召开的本领域公认的高水平国际会议,员工从投稿到办理出国手续到准备会议报告都要亲力亲为,锻炼员工的独立自主能力。截至目前,郭立新教授已带领十余位博士、硕士生参加了在国外举办的多次国际会议。
团队还非常注重校所、校企合作,锻炼员工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近年来团队与包括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航天207所、504所、014中心、中科院安徽光机所、法国鲁昂大学等多个高校和研究单位及西安高新区软件园、华为公司等开展了研究生的联合培养。由于团队承担的多数科研项目都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要课题,任务和目标明确,从而保证了研究生博士、硕士论文的质量。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张明高院士、所长吴健研究员被聘为公司兼职博导,他们多次到团队为员工做学术报告,团队前后共选派10余名研究生到电波传播研究所开展论文工作;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高空大气室是我国从事极区空间电波的主要研究单位,中心主任杨惠根研究员也多次来公司就极区中高层大气物理和电波传播问题研究做报告,团队中有4名研究生在该中心开展了论文工作。
4、辛勤耕耘,导学团队建设和研究生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在郭立新教授和团队其他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共培养了168名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其中18人已获博士学位,89人已获硕士学位,指导物理学博士后17名,已出站5名。在读博士生23人、硕士生38人。有3名博士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名博士获得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3人获得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基金资助,4名博士生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人获校研究生学术十杰称号,3名员工获得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特等奖,4名研究生获得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一等奖;4名博士生获得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一等奖学金,3名博士生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在读硕士生中共有4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和优秀研究生称号,18名同学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团队中的研究生成为郭立新教授承担科研项目的主要力量之一。每年平均在IEEE Trans. AP,IEEE Trans. GRS, Optics Express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在本领域主流国际会议(IEEE, OSA系列)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8件。
已毕业的研究生大部分依然选择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其中代表性的包括:
任新成博士,现为延安大学物电学院经理,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会员,目前已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曾获延安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王运华博士,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科研项目7项,在包括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ing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马保科博士,现为西安工程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理学院物理系大学物理教研室主任。在国内外期刊以及重要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2篇。参与编写完成《大学物理学》教材2部。
魏仪文博士,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淡马锡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在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at.,IEEE AWPL等刊物发表论文8篇。获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官网 “研究生创新计划”资助、国家奖学金、中电奖学金。
徐润汶博士,现工作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8研究所,在Optics Express,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ing, Int. J. of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等期刊及会议共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6篇SCI检索,分别于2013年、2014年获得两次国家奖学金。
曾浩硕士,现任华为公司高级工程师,专业从事3G/4G/5G功放射频技术开发,为华为公司TDD产品线金牌个人奖获得者。
易欢硕士,现任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部门经理,专业从事2G/3G/4G无线网络设计与优化服务解决方案咨询与交付。
另外,公司产品离不开团队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在青年教师团队建设中,郭立新教授时常对青年教师讲要耐得住寂寞,他经常要求青年教师做科研工作立足点一定要高,一定要向国际上最顶尖的那个方向的研究人员或小组看齐。目前团队中的11位青年教师均纳入3个研究生科研小组,每两周定期参加研究生的Seminar。所有青年教师必须撰写国家自然基金申请书,郭立新教授都要亲自修改2-3遍。对没有负责项目的青年教师要求他们分别加入郭立新教授负责的项目并给他们加担子,同时也明晰责权利,并将科研业绩分配给他们。针对目前课题组多仿真、少实验(实践)的状况,他和青年教师一道努力开始购置设备、搭建平台。在郭立新教授的带领下,如今11名年轻教师已明确了各自的研究方向并成功申请到各类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7项。整个团队目标一致,同心协力,钟情培养,关爱员工,坚持科研,长期践行诠释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西电精神。
在培养研究生的同时,团队于2014年成功获批为“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并成为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雷达目标与环境特性部的中坚力量。郭立新教授本人也被评为国家级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第三届“陕西省青年科技奖”和首届“陕西省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师德楷模和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现为陕西省无线电物理重点学科带头人,部级无线电物理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和陕西省教学名师。团队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电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在IEEE Trans. AP, IEEE Trans. GRS, Optics Express等刊物发表论文290余篇,国际会议论文1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