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希尔
首页 - 威廉希尔 - 正文

威廉希尔

前言:为落实贯彻学校《关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学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学院立足员工发展实际,以服务老员工成长成才为目标,以发挥榜样教育示范激励作用为主要手段,深化“一体化榜样教育”机制,现推出“名师访谈”和“物光达人”系列报道。该报道旨在挖掘学院各领域榜样团队和个人,宣传榜样事迹,积极营造学习榜样、争当榜样、赶超榜样、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欢迎广大教师、同学积极提供线索,我们将安排专人进行采访报道并不断丰富栏目内容。联系人:石柳,联系电话:029-81891617,邮箱:shiliu@xidian.edu.cn。

《名师访谈》第七期:林珂副教授

■采访/员工记者刘宇杰 李莹 图文编辑/邬云涛

林珂——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官网,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激光工程系,副教授。201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4 月至 2009年6月在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Biotechnology,进行学习交流。2010年7 月至2012年7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bio-X交叉科学研究部,做博士后研究。2012年7月至2015年5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bio-X交叉科学研究部,作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有:以生物医学为背景的生物大分子体系、生物小分子体系微观结构和动力学的研究、以及对各种新颖的谱学方法的研究。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重点项目,科技部青年973项目等。发表了多篇论文,获得华山青年学者菁英人才计划、第十一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杰出论文二等奖。

记者:老师您能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您的研究方向和背景吗?

林珂:我研究的方向属于理科范畴,偏于基础学科的,宽泛的来讲主要是研究分子体系的微观结构和动力学。生活中的任何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都存在不同的微观结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为生物大分子体系:主要研究利用各种光谱学技术(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等)研究各种生物大分子体系的微观结构和动力学,分析这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如何影响这些分子体系的微观结构。研究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生物分子(蛋白质,DNA,神经递质,磷脂,糖等)以及和这些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其它分子(有机小分子,药物分子,无机盐离子等)。这些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对一些重要疾病相关的生物过程有分子层次上的了解。例如,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艾尔兹海默病),白内障,癌症等。这些疾病和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纤维化病变,G-四联体结构等有直接关系。其次为生物小分子体系:利用光谱学手段研究一些小分子水溶液,包括纯水,有机物水溶液,无机物水溶液,有机物/无机物/水的混合溶液等。主要研究的有机物是一些常见的生物体系中的重要小分子(神经递质,胆固醇等),医学上常见的或者重要的一些小分子(药物,激素,食品添加剂等),以及各种无机物(治疗抑郁症的锂盐,体内最多的NaCl等)。通过这些研究还可以从分子层次上了解一些重要的基本分子体系的一些奇特宏观性质(例如hoffmeister序列,超额熵,粘度,导电率等)。最后为谱学方法:主要发展各种新颖的谱学方法,例如超额拉曼光谱,拉曼除谱,拉曼差谱,超额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面等离子激元介入的拉曼光谱,拉曼光谱成像技术等,以及发展各种协同技术,例如拉曼光谱/吸收光谱协同技术,拉曼光谱/膜片钳技术等,以及发展在特殊环境(火星环境?)下的自适应拉曼系统等。

记者: 根据老师的研究经验能不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化学、生物以及物理之间的联系?

林珂:在我看来这几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大区别只是偏重不同,生物所研究的东西归根结底都是在分子层面,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就会产生了微观宏观现象,我们要去解决生物方面的问题就必须要面临分子间的关系,通过物理的手段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生物也是一个交叉的学科,目前常常用化学物理的手段来理解很多生物现象,已经发展出生物物理化学这样的一个分支学科。

记者: 老师能否给我们阐明一下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林珂:科学与技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按照张双南教授的提法,科学从目的上讲,他不是为了特定的实用目的,他只是为了刨根问底,是为了发现各种规律,做科学需要保证质疑,独立,唯一等科学精神,并且需要逻辑化,定量化,实证化等研究方法。而技术稍有不同,技术主要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像西电就是关注于国防、民生等。同时很多技术都来源于科学,当然技术的进步也会促进科学的进步。好的科学常常离不开好的技术支持。他们相互相成。

记者: 据我们了解您是去年才来到西电的,能谈谈之前单位和西电之间的区别吗?

林珂:我之前单位主要是做科学方面,来到西电感觉还是有所不同的,西电主要做的是偏技术方面的,这里老师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也不一样,当然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机会,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也有利于产生一些新的想法。这里的员工也和之前有些不同,在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上都不太一样,可能也和不同的外界环境以及学术氛围有关。那边员工注重于动手实践,主动性很强,一般很早就会进入实验室做一些科学前沿的探索。我们学校的一些员工可能会把自己定位在“学习者”的角度,都只是在学习知识,而不是创造知识,过多地专注于课本和习题,应该去琢磨一些新的东西,在这过程中也会学到很多东西。

记者: 老师工作更多的时间应该是在实验,那么从事此类研究方面的工作需要具备哪些品质?您对研究生有哪些要求呢?

林珂:从事这项工作要能有独立思考、自己专研的意识,能够举一反三,主动地琢磨它,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因为很多的问题它都没有固定的模式,尤其是做科研,没有创新的思维就做不出优秀的作品,同时勤奋也是必要的,那些能够有很大成功的人背后都一定付出了很大的艰辛。不了解我们这些工作的人或许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很枯燥,但当你真正投入进去的时候会发现很有趣,也会有非常激动人心的时刻。

记者: 我们了解到老师曾在皇家理工学院进修,能否根据自身经历谈一谈对现在热门的留学话题的看法?

林珂:从个人的感觉来说是没有太大的区别的,还是做自己的研究,但在有些细小方面有些不同,比如他们的生活模式和教育模式,他们经常会召开各种报告,交流沟通比较多。关于留学还是留在国内更多的是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我们当时中科大一个班的有在北大、清华做副教授的,有在中科大做教授的,也有出国留学的现在的发展都很不错。如果你能够在国内找到很好的导师,有很好的科研环境,那么留在国内也是可以的,在国内也更加有继续做科研的氛围,而且从科研水平上来说我们也不比他们差。如果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标准的话,出国也是很好的,对于国外的教授来说西电员工和北大清华员工之间也没有很大的区别,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记者: 现在很多本科生毕业纠结于读研还是工作,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林珂:从以后生活质量上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如果你的个人追求不至于生活层面,对科学技术研究有兴趣的话读研也是可以的,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也是很有意思的。但同时也要做好心理准备,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研,也许你有兴趣但没有那方面的能力,也可能会读研之后并没有太大的收获,有风险但也意味着更好的前途。但更多的也是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付出,学会克服心里的落差,决定之前要有足够的了解,主动提前接触那方面的东西。 当然读研以后很有可能为你打开一扇窗户看到完全不同的世界。这完全取决于自己。

上一篇:【院校交流】格里菲斯大学周峻博士来院做教学沙龙培训

下一篇:【公司新闻】上海光机所李建郎研究员访问公司并作学术报告